Ê¥¾­½ð¾ä

ÎÒ¶ù£¬²»ÒªÍü¼ÇÎҵķ¨Ôò£¨»ò×÷£ºÖ¸½Ì£©£»ÄãÐÄÒª½÷ÊØÎҵĽëÃü£»ÒòΪËû±Ø½«³¤¾ÃµÄÈÕ×Ó£¬ÉúÃüµÄÄêÊýÓëƽ°²£¬¼Ó¸øÄã¡£²»¿Éʹ´È°®¡¢³ÏʵÀ뿪Ä㣬ҪϵÔÚÄã¾±ÏîÉÏ£¬¿ÌÔÚÄãÐÄ°æÉÏ¡£
óðÑÔ 3:1-3



 
關於我們
±±ÃÀÌØ»á/½²×ù
´úµ»ÊÂÏî
ÓîÖæ¹â±±ÃÀµç×Ó±¨
¶©閲ÓîÖæ¹âÔÓÖ¾
¼ÓÈëÓîÖæ¹âÔÞÖúÈË
¹Ø»³¸¨µ¼
ÎÄÕ¾«Ñ¡
¹âÆ×µç×Ó±¨
½Ì»á»ú¹¹×¨À¸¾«Ñ¡
¶Á¾­ÈÕÒý
ÍøÉÏ·îÏ×ÓëÖ§³Ö
¹ÊÕÏÉê¸æ
Íøվά»¤



ÀöÿÿÿÿóWÓÊÿÿÿÿ
º£ÍâУ԰
  
   

Bookmark and Share   
 
ѳµÀÕßµÄÐÄÉù©¤©¤¶Á¡¶»ù¶½½ÌÔçÆÚÎÄÏ×Ñ¡¼¯¡·(4)

·¶Ñ§µÂ
11/16/2006


四、屢犯屢悔,屢悔屢犯,如何?

 

  “你們當悔改,信福音。”這是耶穌向世人傳揚的福音。基督徒從切身經歷中知道,即使他受洗之後,也無法徹底免除一切的罪過。那麼,他是否可以屢犯屢悔,屢悔屢犯呢?這是困惑早期教會的一大難題。在《黑馬牧人傳》中,黑馬記敘了他切切禱告後所看到的異象:掌管悔罪的天使啟示給他的答案是:不可以。“在那個偉大而神聖的召喚之後,假如人再給魔鬼誘惑而陷於罪,他可有一次的悔罪;要是他屢犯屢悔,屢悔屢犯,這種人是更不中用,他必無法存活。”[注二十四]

 

  就教會來說,“接受凡悔改的罪人,是必要的,但對屢悔屢犯者則否,因爲上帝的僕人只許悔罪一次”。[注二十五]

 

  在黑馬看來,基督徒悔罪這件事本身包含了一種聖潔的理解力,“因爲罪人解悟他'在主面前作了壞事',他所作的行爲進入他的心,他懊悔了,不再作惡,轉而作出許多好事,他屈抑其靈魂,自我責罰”[注二十六],所以,他對自己達到了新的理解,悔罪乃是極大的理解。

 

  人能悔改,是出於上帝的恩典,上帝對凡是悔罪者皆施與理解力。上帝只賜悔改給那些他看出他們心中清潔而願以全心事奉他的人,而對於那些他看出污穢邪惡、假充悔改的人,他並不賜給悔改,免得他們褻瀆了他的聖名。

 

  在傳講悔改的信息時,黑馬特別強調悔改的人要切實離開惡道,“你們悔罪的人,要將那引領你們走入邪途的這個世上的凶惡,切實掃除”。[注二十七]例如,“凡以其全心悔罪的人,必將跟其壞脾性割除”[注二十八],因爲壞脾氣是非常邪惡的,它能毀滅上帝僕人的生命,引誘人們離開公義的正道。

 

  悔改的人,必獲得新生命。      

 

  黑馬呼喚一切在罪惡中的弟兄姐妹,要趁著機會尚在,盡早悔改。

 

  革利免也勸告說,“我們當在這個現世上,竭盡全力,悔改我們在肉身中所犯了的邪惡行爲,好叫我們在還有悔改的時機就得以蒙主拯救。因爲我們離開了現世之後,我們已再不能在那裏(即來世)悔罪或改過了。”[注二十九]

 

  他說:“我們當在得被治療的時候,將我們自己交給上帝,由他治療,他賜給我們的恩典。怎麼樣報答呢?只有誠心悔改。”[注三十]

 

  “我們既得了這悔改的好機會,我們就要利用時機,轉向上帝,他在呼召我們,我們這時尚有一位等候著我們的人,”他就是主耶穌基督。[注三十一]但是:“變節者,褻瀆神的,出賣上帝的僕人的。對這三班人,實無悔改可言,只有受死”。[注三十二]

 

  游斯丁則指出:上帝之所以不進行最後審判,“是因爲他早知道有些人是會因悔改而得救,有的則也許尚未出生”。“天父與其懲罰罪人,無寧企望他們悔改”。[注三十三]  
 

 

  [注二十五],謝扶雅爲《基督教早期文獻選集》撰寫的導論,第188頁。

  [注二十六],同上引,第189頁。

  [注二十七],同上引,第217頁。

  [注二十八],同上引,第192頁。

  [注二十九],引自《革利免致哥林多人後書》,同上書,第323324頁。

  [注三十],同上引,第324頁。

  [注三十一],同上引,第328329頁。

  [注三十二],引自《伊格那丟書》,同上書 ,第 59頁。

  [注三十三],《游斯丁第一護教辭》,同上書 ,第416

 

  


Ïà¹ØѶϢ
ѳµÀÕßµÄÐÄÉù©¤©¤¶Á¡¶»ù¶½½ÌÔçÆÚÎÄÏ×Ñ¡¼¯¡·(3)
ÍøÉÏÖ÷ÈÕѧ: ¸çÁÖ¶àÇ°ÊéµÚËÄÕÂ
¡¶2006Äê11ÔÂ11-17ÈÕÍøÉϳç°Ý¡·
Äþ¾²µÄÐÄ
»ù¶½Í½ÓëÎÞÉñÂÛÕߵĶԻ°-- ÐÂÎŽ¹µã
Ïà¹ØѶϢ

³ÉΪһ¾íÊéµÄר¼Ò 
 

½â¶³ 
¾ÍÏñ´ó²¿·ÖµĄ̈ÍåÈËÒ»Ñù£¬ÎÒ²»ÊdzöÉúÔÚ»ù¶½½ÌµÄ¼ÒÍ¥¡£

¡¶Ä©ÈÕ×ꡰʵ¡±¼Ç£¨ÉÏ£©£ºµ«ÒÔÀíÊéºÍ啓ʾ¼̽½â¡· 
 

Ê¥¾­ÖеÄÊý×ÖºÍÊý¸ù 
 

»ù¶½Í½µÄ³É³¤ 
»ù¶½Í½ÖØÉúµÃ¾Èºó£¬ÒªÈçºÎ³É³¤¡¢³ÉµÂ¡¢³ÉÊ¥£¿£¨»ªÈË£©½Ì»á³£·¸Á½¸ö´íÎó¡£Ò»ÊÇÂÉ·¨Ö÷Ò壬һÊÇÎÞΪÖ÷Ò壨Quietism£©¡£

ÐÅÓë²»ÐÅ¿ÉÒÔ½á»éÂð? 
 

×îºóʤËã (ʫƪ 52) ×÷ÕߣºÒ¶¸£³É 
 

ÒåÈ˵Ä·Óú×ßÓúÃ÷ 
 

ÅàÑø½¡¿µµÄÐÄÀí 
 

ÓûÏÈÃñ£¬±ØÒÔÉíºóÖ®--¡¶ÀÏ×Ó£¨µÀµÂ¾­£©¡·Ó롶ʥ¾­¡·Âþ̸ 
 

Éϵ۲»Ï²»¶ÎÒÃðÍö (6) -- Ë­ÄÜÕü¾ÈÎÒÄØ£¿ 
 

ÐéÐÄÊǸ£ 
 

ʲôÊǽ¾°Á£¿ 
 

ƶÇîµÄÈË 
 

Óи£µÄÆðµã 
 

±¾Ä¿Â¼ÖÐ×î¶àÔÄÀÀµÄÎÄÕÂ

Óи£µÄÆðµã 


Ê®×Ö¾ü¶«Õ÷µÄÀúÊ·Ó°Ïì 


ѳµÀÕßµÄÐÄÉù©¤©¤¶Á¡¶»ù¶½½ÌÔçÆÚÎÄÏ×Ñ¡¼¯¡·(3) 


Ò»¸öÁéÐԵĸÅÄî 


传¸£ÒôÎå½ä(4/5) 


      Powered by Web4Jesus (W4J) Ministr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