讚美孩子的用意

周育如


讚美孩子的用意
文/周育如(國立清華大學幼教系主任、專任副教授)

我最近給學生一個「讚美作業」,要他們去找三個人讚美,然後記錄對方的反應。學生發現,有的人聽到讚美會開心的接受並道謝;有的人明明很高興,卻用「你發什麼神經?」或「你吃錯藥了啊!」等方式回應;另外有的人不僅一點都不高興,還當場反問:「你有什麼目的?」

透過這項作業,我希望學生體會到,人們被讚美後的反應正在告訴我們許多重要的訊息。那些欣然接受的人,大多是對自己有自信且經常被讚美的人;明明高興卻故意負向回應的人,顯示出他可能很少被讚美;而當場質疑讚美者動機的人,可能在人際上受過傷害,展現出對人的不信任。

設計這項作業起因,是我留意到愈來愈多高教育程度,並經常關心教養資訊的父母,用讚美的技巧試圖掌控孩子的行為,結果反而造成親子間彼此的猜疑和關係的破壞。

收回讚美,孩子會有受騙感

正常情況下,孩子被讚美後的反應應該是開心,並且好行為受到了增強,這表示孩子得到了父母對他的欣賞與肯定。但如果孩子出現不尋常的反應,則父母就要留意了。

例如有位媽媽苦惱於手足間的嫉妒問題。哥哥動不動就欺負一歲多的妹妹,學到要多讚美孩子後,她當天回家,就讚美哥哥唱歌很好聽。沒想到,從此哥哥動不動就在媽媽面前唱歌。若要扭轉局面,媽媽要做的不是從此收回讚美,反而是要更多的,在多幾件事上讚美孩子,讓孩子得到需要的肯定。讓孩子不至於因為只抓到一個浮板、只學到一種方法,因而不斷重複無效的方法試圖博取媽媽的愛。

孩子會察覺父母的意圖

另外我也遇到有孩子對讚美出現幾乎是「過敏」的反應。有位大班的男生,老師只要一讚美他,他就故意在那件事上和老師唱反調。比如老師稱讚他畫圖畫得很好,他就立刻拿筆亂塗一通,把原本的畫破壞掉,甚至老師只是讚美全班的小朋友今天很專心,不是針對他,他也要故意做個鬼臉或亂動一下。

後來幾次觀察他和媽媽的互動,才發現,他的媽媽糾正他行為的方法不是直接要求他,而是會當著他的面故意說:「你看!某某某都……真希望我也有這樣的好兒子!」或是說:「我兒子最棒了,都會跟別人分享。」然後一直微笑的盯著他看,直到他把手上心愛的玩具分給別人玩。

心理學上把父母管教行為分為「行為控制」及「心理控制」。行為控制就是一般我們常見的,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舉止進行要求和規範;但心理控制卻是一種抑制孩子自主性的負向手段,父母用撤回關愛、引發罪惡感或限制表達等方式控制孩子,看似優雅的言語背後其實隱含著強制與操控,孩子若不照父母的意思做去就會感受到壓力。這種管教方式下的孩子常變得敏感又脆弱,在人際上有異常的反叛或退縮情形出現。

很多時候父母對自己的管教行為並不自覺。讚美原本是很好的正向教養方式,不僅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,也可以促使孩子往正面的方向發展,但不當的運用卻可能招致反效果。

因此,下次當你讚美孩子的時候,不妨留意一下孩子被讚美後的反應,以此檢視一下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否合宜。尤其留意不要讓讚美變成心理控制的工具,因為愈是聰明的孩子,愈可能察覺到父母讚美背後的真正意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