團契生活好處多

黎幗華


團契生活好處多

文/黎幗華

教會的團契生活對個人的靈性長進有很大的幫助,如果我們鼓勵每一位加入教會的人都參加一個適合自己的團契,這樣對教友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;特別是維持教友留在教會一起崇拜,和在靈性上繼續扎根長進這兩方面。我現在就提出團契如何可以扶助教友長進的各種渠道。

1. 肢體聯繫:

一位新人進入一所新教會的時候,一般都感到很陌生。聚會前到達,門口有很多招待同工熱烈歡迎,奉上崇拜次序表,帶他們入座等等。崇拜時間自然大家專心敬拜,一起頌讚,同心禱告。崇拜的前後常有新人自我介紹或站起來讓大眾認識,然後崇拜完畢牧師可能就在門外握握手,之後就各散東西。有的教會對第一次到訪的新人來個招待,給他們介紹教會的設施和宗旨等。這些對新人來說都帶來備受歡迎的感覺。到了第二、三次再來教會的,他們會在入口時再受到一般的歡迎。入座後,就自己孤獨,崇拜完畢後就靜靜地離開。以後的日子,他們是否再來參加就沒有人知道或關心。有位教友參加了一個教會五年,他不認識任何一位教友,也從沒有人向他介紹團契,他也不知道原來教會有團契存在。這種情況,經常在各教會發生。有些朋友參加了幾個星期後,就不再出席了,可能去別的教會,可能從此就不再踏足教會了。至於有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去向,當然沒有人關心這些「散客」。管他!

當年我參加現在的教會時,散會後,有兩位教友就在門口跟我們打招呼,然後邀請我們參加他們的團契,正巧他們團契有吃火鍋活動。我推說對火鍋沒有興趣,但林長老沒有放棄,他說不吃火鍋也可以來參加活動。在盛情難卻下,我們答應了,就是這樣,我們開始參加團契聚會。自然以後在團契中,我們認識了很多教友,只要星期天缺席,總有人給我們打電話問安。一間教會有數百人,牧師自然不可能留心誰沒有來,這些工作一定要依靠教友們分工合作去聯繫。團契肢體就特別容易留心自己小組的出席情況。

2. 互相關懷:

既然參加了團契活動,很快就建立了友誼,見面時有說有笑,一次生兩次熟,不到兩、三個月大家就熟絡起來。既然互相認識,自然就關心起來,大家談談家庭生活、工作情況或社會新聞。李家的房子需要找人來修補門窗,有沒有熟識的技工;陳家想找人來為兒子補習數學,有沒有這類人材可以介紹。這些「介紹工作」對長久居住當地的教友來說,是舉手之勞,但對新搬來居住的人來說,實在是極大的幫助。小李今年收成了柿子就帶來與大家分享,梁家種了多棵人參果樹,可以送一棵給小李,於是大家彼此交換種植果樹的心得。大家找著共同興趣,有了話題以後就常常交談,有了友誼,就會繼續聯繫,互相關懷。我觀察到很多新來的教友,經常孤獨坐在一旁,崇拜完畢後就默默退席。為此,我就邀請他們一起去午膳,自然在這期間,我們有時間可以互相認識,大家暢談教會活動、團契生活、教友近況等。在用飯前,我們請在座中的長老或年長者帶領禱告謝飯。別小看這一個環節,對很多初信者來說,見證我們基督徒每事都謝恩;對上帝虔敬的心,隨時都表露無遺。

起初我以為邀請別人一起去午膳是一種友善行動,後來發覺這也是另類的團契生活。其中有一位教友剛和丈夫分居,心情非常沉重,情緒很低落。就在去餐館的路上,我問起她的家庭,她就把當時的矛盾心情告訴我,我另約時間跟她詳談。以後我留意每星期她都坐在我鄰近。她說方便知道崇拜後我去哪裡午膳,可以一起行動。日子久了,我們成為好朋友,幾年後,她移居別省,可是我們仍繼續來往。在一次見證會上她說,當日就因為這個午膳,讓她可以「埋堆」,有了一群教友就覺得有人關心,星期天成為她期待的一天。

以後的日子,我繼續留心有哪些教友是獨來獨往的,就邀請他們。果然他們殷然答應,以後就在崇拜後高高興興地問我,今天去哪裡午飯。我也留意到這些「團友」會預先告訴我,下個星期崇拜後有事不能留下一起吃飯,或不能出席崇拜,因為外遊。他們好像要跟我交待是否出席崇拜,更有團友會在星期六打電話來告假,也有些教友會在崇拜前先報名參加午飯。這時,我知道這個「午餐會」有它聯繫教友的意義。知道有些人會期待崇拜後的午餐,所以就算我自己在崇拜後有要事,不能跟他們一起吃飯,也先安排午飯地點,為他們預先定位,或甚至帶他們就坐後自己才離開。既然知道這個「堆」對某些人有特別意義,我就負起這個責任。凡是對他人有幫助的事我都願意做。

3. 互相守望和鼓勵:

團契一般都有定期聚會,會中總有研經、歌頌、禱告和見證分享等活動。在研經討論的過程中,大家會分享讀經心得,又把感受或疑問說出來,團友們就得到眾人的意見,正確的得到肯定和鼓勵,否則,團友們就會指正。如果會中有教友在聖經研讀中有不明白的地方,其他教友一定會出手幫忙,給他們講解分享。偶然遇上有對聖經誤解的地方,教友們會指出正確的道理,會引經據點地耐心去解釋。如果不幸遇上信仰立場有偏差的,教友們一定會熱心地去改正他們的觀點,絕不容許這些歪理繼續發酵下去,如果教友們勸告不力,則會請牧師來把這位教友帶回正路。這樣不特這位教友得到正確的教導,其他教友也不會誤入岐途,受不正確思想影響而遠離正道。別少看這種互相守望的工作,實在對教會和真理有很大幫助,有些教會可能有異端滲入,想把我們的小羊擄走。團契人多勢眾,撒但就不容易伸出魔掌。要是真的蠢蠢欲動,也不容易,因為迷惑一個人容易,但同時迷惑兩、三人就不是那麼簡單。

4. 建立友誼:

每個人或每個家庭都需要別人的友誼和關心,如果朋友有同一的信仰,談話就特別容易投入,話題也特別多,因為大家是同路人。在日常活動中,同路人有相似的活動;一般都是環繞著教會或家庭來活動,自然,這些活動都是健康和正面的,對我們的身體,精神和靈性生活各方面都朝著正面發展,也讓孩子們得到健康長成的環境。最重要的就是在我們一生的高低時刻,都有人陪伴著自己同笑同哭。當自己和孩子的生日,或夫妻的結婚紀念日等,隨時找到一群好友一起來慶祝,高興一場。不幸遇上家中長輩歸天家時,很多教友都會帶著愛心來幫忙。在這哀傷期,友誼的可貴盡顯出來,給當事人帶來無限的關懷和安慰,疏導情緒,幫助家人走出哀傷,重新面對生活。

別輕看團契中的友誼,有一位五十多歲的教友忽然中風,教友們去醫院探望,有人送花、送慰問卡,有人在他病床前為他禱告、唱詩,和讀經,也有人為他理髮和按摩。多人的關心給他很大的鼓勵,讓他每天在康復培訓中堅忍痛苦,帶著希望努力做運動。當他出院回家時,發現大群教友等候在家中來歡迎他。這樣的場面誰不感動落淚!耶穌的教訓「愛人如己」精神盡顯出來,如果不是同路人,哪裡會享受到這種被愛的福氣。有一對老年夫婦要搬家到南加省,以便接近兒子方便照顧,可是他們倆老那有能力去收拾房中的東西和搬運。結果教友們一呼百應,十多位中青教友一起為他收拾打包。在搬運當天,出動三部小型搬運車,開車七小時到南加的新家中,安頓後才離開。這種愛鄰舍的行為,不是紙上談兵,而是付之行動。這種互相關懷行動,就是出於一個「愛」字。愛與被愛同是一種福氣。在團契生活中就常常享受到愛意濃濃的關懷,也給自己機會呈現愛心,感受到助人為快樂之本。

結語:

目前很多教會都有不同的團契,有的是按年齡而分配,比如退休團契、少年團契、大學團契、夫婦團契等等。但除此之外,也可以因不同興趣而組團,比如詩歌班、太極班、乒乓球隊、研經班、靈修組、祈禱團、探訪組、文書組、書法組,甚至不是正規團契的午餐組等。這些小組自然除了活動外,一般都有生活見證、靈性分享、研經心得等等。各人可以按著自己的興趣而參加。身為基督徒,能夠體驗團契生活,有機會與眾弟兄姊妹分享教會的互助互愛活動,實在是極大的祝福。

各位教會領導和同工們,不要輕看教會的團契生活,多多鼓勵新舊教友定期參加團契活動,幫助他們恆久生活在這屬靈的家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