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的恩典是夠你用的


[黎幗華]


主的恩典是夠你用的

文/黎幗華(Elizabeth Lau)

我有一個死穴,就是最怕談及自己的童年生活。

多年前在一個語言班進修,老師出了個題目:「童年最喜愛的玩具」。為了寫這篇文章,我的思潮回到童年,那一段日子,我為自己的童年沒有一件玩具而悲哀了幾個月。

我對幼童智力發展作過深入研究。知道聽覺、視覺和觸覺等五官的刺激對腦部發展的重要。那段日子,我就不停地想,假如當時我家裡有錢給我買玩具,今天的我是否會聰明一點,當年我腦袋裡的突觸是否會更迅速地發展,我會有更高的智力去學習等等。這種自怨自憐的心情一直延續至十二月,我在《中信》雜誌讀到一篇〈耶穌為什麼生在馬槽?〉這時我才領悟到神的恩典是夠我用的。今天的我智力雖不算高,但總算完成高等教育,拿到專業執照,可以服務社會。想到這點,我就釋懷了,放下那自悲的心情。

早些日子,教會邀請大家寫「移民路」。我遲遲不交卷,就是不想再次回憶留學時那種孤獨無助、挨冷和飢餓的日子。當年因為得到全額獎學金,雖然手上沒錢,還是毅然升讀研究院,到達學校後才知道我的獎學金會延遲發給,而我手頭上已沒有多少現金,於是我就生活在飢餓中,直至體力承受不了,無氣力上課。教授家訪發現我已多天沒有進食,當天她就把我接到她的家中為我做炸雞,翌日我就龍精虎猛上學去。不去回憶這些事還好,一想起來,心裡又再自憐自悲,怨恨自己不懂得進退,明明在大學時已吃過苦,挨過身無分文的日子,為什麼還要繼續升學。

靈修期間,我在聖經上多次讀到「上帝的恩典是夠我用的」。再回頭一想,是的,我不是好好地完成學業嗎,研究院畢業那年我還有餘錢歸還借錢給我買船票來美的老師;我還有餘錢籌備我的簡單婚禮;我還可以給爸媽寄一點錢呢!上帝的恩典真是足夠,還有剩餘,我為什麼還自悲自憐呢?

今年五月,香港的出版社老闆,她的香港兒童文學協會舉辦五十周年慶典,想找一百二十位作家,各寫一篇他們的童年故事。老闆誠意拳拳的邀請,我就毫不考慮地答應下來。過後,一想起又是寫童年,我馬上就後悔,但已來不及退出了。最慘的就是寫我在戰爭期間的童年。在戰火中的日子,人人都是驚心動魄的,女孩子還怕給日本鬼子捉去當「花姑娘」,就是如今大家都認識的「慰安婦」。我當年還是個幼童,不懂得為家人和自己的安全擔憂,但知道吃不飽和穿不暖的日子是怎樣的。我曾問爸爸我們什麼時候才可以吃一頓飽飯,爸爸說要等和平才有可能。對我來說和平是多麼遙遠的日子。

在香港淪陷的日子,米糧是分配的,每人每月是六兩四。爸爸當時在百貨公司做售貨員,養育一家七口實在不容易。除了米糧,我們沒有其它雞、豬、牛、魚的營養食物,雞蛋和牛奶更是童年時沒有聽過的東西。在童年發展期間,所需要的營養如蛋白質和鈣竟是如此缺乏,理論上孩子身體和腦袋的發育肯定受到限制。但事實上,我的身體沒有留下長期病症,精神健康也不錯。童年的苦難沒有影響我的性格,我是一個樂觀、活躍、堅強和進取的女性。

因為童年生活所經歷的苦難,長大後我懂得珍惜食物,知道粒粒皆辛苦,從不敢浪費;對金錢的使用,我很小心去管理,不容易胡亂花費。也因為自己經歷過飢餓的日子,我常常記念那些有需要的家庭,會盡力去幫助他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