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,越玩越精神
1/12/2020


老年人,越玩越精神

  近日,中國線上旅遊平臺攜程發佈了一份《老年群體旅遊行為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,《報告》顯示,50歲以上人群已成為高頻次旅行用戶,65%受訪老人每年出行3次以上。可以看到,現在的中老年人和年輕人一樣,能獨立完成線上預訂,超五成人選擇獨自或和朋友出遊,努力打造自己的社交圈。

  六成老人每年至少出遊3次

  張阿姨退休後就一直在女兒家幫忙帶外孫,不僅家務繁多,操心的事也多,這兩年小病小痛不斷,睡眠也變差了。一次偶然機會,張阿姨老兩口和朋友一起去旅遊。旅行結束後,她明顯感覺精神狀態好很多,更加開朗健談,頭暈頭痛的毛病也少了。從那之後,女兒每年都給二老安排幾次旅行,讓父母享受旅行的快樂。

  如今,越來越多的老人退休後不想再特別操勞,希望享受生活的樂趣。《報告》顯示,雖然75%的老人已有了孫輩,但其中逾七成表示不用照顧孫輩或只是偶爾搭把手;超過六成老人不與子女同住或偶爾同住,他們很重視自己的生活空間。

  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創產業研究中心旅遊所所長劉思敏通過《報告》分析發現,當下老年人旅行呈現三大特點:

  一是出遊活躍度上升。《報告》顯示,65%的受訪者每年出行3次以上。其實,這只是保守數字。早在2015年老年人全年旅遊次數就已超過3次。全國老齡委一項調查顯示,目前我國老年人旅遊人數已占全國旅遊總人數20%以上。據2015國內游出境遊人數估算,當年老年人旅遊達8.24億人次,平均每人每年達4次。劉思敏表示,50歲以上旅遊者通常“有閑又有錢”,出遊時間靈活,相比年輕人,最有資格“說走就走”。

  二是城鄉差距在縮小。現在,旅遊不僅是經濟發達地區老人的需求,也正在成為城鎮鄉村老人的生活追求。從《報告》來看,2/3老年人每年出遊次數達3~5次。其中縣城老人年出遊3~5次的比例,基本與北上廣深相當。隨著私家車的普及,1/3的鄉鎮村老人玩起了周邊短途自駕、大巴周邊遊等。

  三是需求層次在加深。劉思敏說,如果說以前“老年遊”不少是“低價遊玩”或“走馬觀花”,現在老年人則更看重品質、舒適性等。很多中國老人不僅走出了家門,還走向了世界。《2018老年人跟團旅遊消費升級報告》顯示,老年人2018年的出遊人數較2017年增長快速,他們的足跡遍佈全球74個國家和858個目的地。

  旅遊消費收穫身心健康

  為什麼中國老人越來越喜歡旅遊了呢?劉思敏認為,主要有三方面原因。首先是人口反覆運算的必然。當下老年旅遊市場的主力軍是“50後”(最早出生於1950年後)的一代。這代人普遍受過良好的基礎教育,甚至高等教育,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,對於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的探索需求更旺盛。

  其次,旅遊正成為消費升級的表現。過去,這代人的消費觀普遍是“物化”的消費,願意購買實用的、留得住、用得久的物件。但現在更加重視精神消費了,一次經歷、一種體驗、一次心靈震撼、一種視覺享受等,這些看起來“虛化”的精神消費,正在成為老人們追求的“時尚”。

  再次,旅遊本身具有一定的“可炫耀性”。隨著身邊越來越多人都有旅遊的經歷,這便變成老人們的一種集體交流語境,跟以前結婚過日子都要有“三轉一響”“三大件”等,現在老人們交流都會聊聊去過哪些地方,看到過哪些風景,有過哪些見聞等。這也是新時代老人們社交需求的體現,《報告》發現,超五成者選擇獨自或和朋友出遊,遠超夫妻結伴出遊及和子女同遊。老同學、社區好友組成夕陽紅旅遊團,他們不依賴家庭,有著獨立的社交圈,旅遊成為新型社交方式。

  中國心理學會老年心理專業委員會理事王一牛表示,老人旅遊符合積極心理學、健康心理學的理念。活到老,學到老,玩到老,不只限於琴棋書畫,也包括看看大千世界。他認為,老年人旅遊的益處包括:

  1.開闊眼界。俗話說,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。資料顯示,老年人旅遊的國內熱門目的地是桂林、麗江、西雙版納等;出境遊則喜歡新加坡、大阪、巴厘島、普吉島等。不一樣的飲食習慣,不一樣的風土人情,讓老人們增長了見識,開闊了眼界。

  2.改善認知。旅遊可鍛煉體魄,增進健康。王一牛表示,旅途中無論是坐車、行走,還是爬山、逛景點,都是很好的有氧鍛煉。到成都看場川劇變臉,去景德鎮體驗陶藝,都可以鍛煉感覺、視覺、觸覺、嗅覺、思維的敏捷和靈活度。

  3.排解煩惱。旅遊可以讓老人從雞毛蒜皮、家長里短當中走出來,或面朝大海大海,或登高遠望,領略不一樣的風景,能讓心胸更加開闊,釋懷煩惱。

  4.結交朋友。退休後,人際交往減少讓老人感到孤獨寂寞。旅遊給了老人拓寬社交的機會,邀上老同學、老同事、老戰友,三五成群結伴而行,既可互相照應,又是相互交流感情,增進友誼的良機。

  5.自我發現。旅遊是個發現自我價值的過程,去看看魯迅筆下兒時百草園,去遊覽小兵張嘎電影中的白洋澱風光,或者去遠方實現自己兒時的旅遊夢想。

  老年旅遊應重視“個性化”

  隨著近年來老年旅遊逐漸升溫,一些問題也層出不窮,尤其是報名“低價老年團”受騙的事件時有發生。劉思敏提醒老年人,選擇游產品時,千萬不要“圖低價”“貪便宜”,要選擇品牌信譽度高,綜合實力強的旅行社。

  劉思敏建議,要根據老人自身情況,有針對性地選擇旅遊產品和線路。比如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,可以選擇一些人文旅遊,受教育程度較低的,可以選擇一些自然風光體驗遊。出行前還要充分考慮老人的身體情況,比如選擇夕陽紅旅行團可詢問是否配備保健醫師、急救員、多名導遊等,還可考慮購買相關旅遊保險。

  當跟隨不同的人群出行時,王一牛建議老人要做好各方面準備:

  與老伴旅遊。出行前準備好應季衣物,帶好常用藥品。同游中,夫妻要互相照顧,提醒對方注意安全,按時吃藥、喝水等。放下不愉快的事情,不要提及家裡的瑣事。避免長途旅行、反季節遊玩,不要危險性的涉水專案。

  同子女旅遊。跟子女充分溝通旅行的訴求,比如想去哪裡玩,適當安排好時間。子女要充分考慮父母的身體狀況,不要把行程安排得過滿、過緊。老人要聽從子女的安排,不要嘗試危險專案。

  和老友旅遊。注意互相提醒旅途中的安全,儘量不要跋山涉水,爭強好勝。購買旅行紀念品或其他產品時,不要攀比消費。遇到不平的事情不要激動,理性解決消費糾紛,應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,依法協商解決。

  獨自出遊。儘量不要自己出遊,尤其是70歲以上的老人,即便是跟團游也要隨時和導遊、領隊保持溝通,不要脫離團隊單獨行動。要注意旅行前的身體檢查,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規劃行程,以舒適度和安全度為主,不要參加驚險刺激性項目。

  專家建議,旅行社在設計老年旅遊產品時,不能一味地壓縮成本,犧牲體驗感和旅遊品質。業界可以推出更多高性價比線路、錯峰線路、短途線路等,來滿足中老年旅遊群體的需求,鼓勵更多中老年人出遊,享受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