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際溝通分析簡介 (1)

劉仁欽
[Grace Tao]
3/13/2005


人際溝通分析簡介
劉仁欽
前言
我們將共同探討「何謂人際溝通分析理論(Tran-sactional Analysis)以下簡稱TA」,「人際溝通分析中的三種模式和四種生活態度」及「TA理論與其他理論之關係」等問題,並實際提出「TA理論」之應用技術與應用範圍。

一、何謂TA理論
「人際溝通分析」的概念,最先是由心理學家柏恩(Eric Berne)所提出的。自從他的兩本著作「人間遊戲」(The Games People Play)和「寒暄後你說些什麼」
(What Do You Say After You Say Hello?)問世後,有關人際溝通分析的書籍便在美國大行其道。其中繼柏恩之後,工作最勤,著作最豐者,首推詹姆斯(Murial James)和鍾濟瓦(Dorothy Johgeward)二人。此外則有哈禮斯(Thomas Harris)等人。他們的著作不但暢銷美國,而且也風行於許\u22810 多經常和美國作文化交流的國家。例如目前在我國,即有「強者的誕生」(Born to Win)、「人際溝通的分析」(I’m O,K -You’re O,K.)之中譯本,以及其他以「人際溝通分析」為參考架構出版的書籍。
如下之概念,可讓我們更清楚的瞭解何謂「人際溝通分析理論」:
-「TA」是以心理方法來瞭解行為。其基本假設是:任何個體都能學習自我信任、思考、認定及表達自己感覺。它的原則可運用到職業、家庭、教室、鄰居等任何人與人交際的場所。
-「TA」不僅是心理治療的有效工具,也燃起人類以思考方式研究行為的希望。它呼籲使用簡單、直接的字眼以及通俗用語來替代心理學和科學的字彙或術語。例如人格主要的三部分「本我」、「自我」、「超自我」,即稱為「父母」、「成人」、「兒童」或「過去」、「現在」、「未來」。
-「TA」的假設:人類最初的生活經驗,即使當時無法描述,仍然真確地被人類高度傳真的錄音機-大腦記錄了下來,而在日後重演。
-「TA」強調:不管從前發生過什麼,人類對自己的未來仍應負起責任;它要求我們主動地改變,而不是被動地適應,它促使我們達到自我控制,自我意向,並且發現選擇的自由。
-其目標乃在加強人的情感與認知方面之溝通,協助案主選擇適當應變之道,並學習如何作有效之決策。

二、溝通分析之四種理論
「TA理論」共包含了下列四種分析理論:
(1)結構分析理論:分析個體人格,亦即P,A和C。
(2)溝通分析理論:分析個人與他人溝通的方式。
(3)遊戲分析理論:分析曖昧溝通導致的結果。
(4)腳本分析理論:分析人們強迫性演出的特殊生活戲劇。

甲、結構分析理論
結構分析提出回答下列問話的方法:「我是誰?」「
我為甚麼會這樣做?」「我會怎樣?」這是一種以自我狀態為基礎,分析個人思想、感覺和行為的方法。
柏恩認為每個人都有「父母」,「兒童」與「成人」的三種自我狀態(Ego Statue):
(1)「父母」:「父母」是指記錄在腦裡的一些早期經驗-從出生到五歲前所有無可懷疑及強迫性之外在事件。它經常以偏執、批評和撫養等行為向外表現。「父母」的資料大多屬於「如何做」這類。
(2)「成人」:「成人」就像是一部分析資料的電腦,處理「父母」,「兒童」和「成人」的資料,然後得到結論,其重要功\u-32515 能之一是 到「父母」與「兒童」的資料,然後作可能性的評估和決定。
(3)「兒童:「兒童」記錄了無數個平生第一次,它包括了嬰兒的一切自然衝動,也包括早期經驗,早期行為反應的方式及自己和他人心理地位的認定。